首页 > 名人访谈 > 传承千年稻文化 首届“天下安”开耕文化节
5月20日,由德宏州遮放镇人民政府主办,昆明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、芒市德源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首届“天下安”开耕文化节在遮放芒海村正式启幕。此次活动邀请了多家企业和数百名消费者参加,意在让大家感受“祭祀祈福”、“铁犁牛耕”的传统农耕文化,见证昆明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“天下安”系列大米溯本清源、注重从源头上把控大米质量的品牌亮点;同时,呼吁消费者关注粮食质量安全、促进两地粮食企业经验交流,共同为打造高原特色农产品而努力。
开耕节分为三大篇章:沐浴篇、祭祀篇、开耕篇,贡米之乡的村民们向游客展示了祭水神、祭谷魂、栽秧竞赛的开耕文化。5月20日上午9:00,祭水神在瑶池举行,遮放瑶池是三百多年前遮放土司多思谭沐浴净身、祭祀水神的专所,嘉宾围坐在温泉旁,主持人介绍沐浴文化和树洞温泉渊源,村寨长老领祭,12名童男童女在瑶池沐浴净身,祈求风调雨顺。开耕篇在“天下安”遮放生态稻种植基地举行,每一篇都独具韵味。现场,观众分成10支队伍,每块田各分5支队伍,带到田边,谷魂摆在天下安基地牌下面田中,并栽下第一捧秧苗。期间,歌舞队在道路上歌舞、鼓乐声不断,随着老者高喊:“开耕喽”,10支队伍便进行了插秧比赛。通过比赛,现场嘉宾在深入了解农耕文化的同时,赤足稻田,亲身感受自然生态,一同见证“天下安”大米从田间到餐桌的放心品质。
本次开耕文化节举办地遮放镇,是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南麓伊洛瓦底江水系龙江、芒市大河、南木冷河的汇集盆地,也是我国现存的野生稻谷原种地。这里地热资源丰富、雨量充沛、光照充足、昼夜温差大、年温差小,四周群山森林密布,江河水流清澈,来自北方的寒流被高黎贡山挡住,印度洋的暖风又不时回荡在天空,形成优质水稻生长发育的绝佳环境。冬眠、春晓、夏禾、秋金,千年稻作,77000亩稻田,造就了一方文化,养育了一方人。遮放种植的籼稻香软米在外型、香气、口感、冷饭质地,国际国内四项评比中屡获金奖,被誉为“十里之外不同味”的特种大米。
虔诚是遮放农耕文化的精髓。遮放古为“滇越乘象国”茫施(今芒市)地,早在唐前,这里的先民就开始野生稻的驯化种植;唐代樊卓蛮书《云南志》为这里留下了“茫施,茫蛮部落,川原广邈,田土富饶,土俗养象以耕田”的记载;到元明时期,这里种植的籼稻香软米被指定为皇宫贡米,规定每年纳谷150石。敬天得福,敬地得禄,敬水得纯,敬君得安,演化成了人们今天人与自然、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。而沐浴农耕、祭水神、敬谷魂,则是人们对天地神灵虔诚的表达。
千百年来,遮放人们以种植遮放贡米为生,以收获遮放贡米为荣,从采集驯化野生稻,到“养象耕田”,再到铁犁牛耕;至明代,遮放人民把香酥松软、热不粘稠、冷不回生的遮放香软米作为信物供奉朝廷,使遮放香软米有了皇宫贡米的美誉;上世纪五十年代,遮放贡米被指定为百姓高品位生活的佳品。而遮放天、地、人合一的农耕理念与昆明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“丰穗盈仓、天下安康”的“天下安”品牌理念也高度吻合。
芒市德源粮油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家才介绍,首届“天下安”开耕文化节通过探寻遮放稻谷的起源、体验遮放原汁原味的生态农业模式等一系列活动,积极打造独具高原特色的生态产业链,努力开拓新兴市场、扩大购销,为种粮农户解决卖粮难的问题。相信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、在农户们的精心培育下、在昆明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等粮食企业的全力打造下,遮放米将乘着“天下安”的品牌快车道走向更大的市场,我们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将走出云南、走得更远。
评论用户: 18.218.125.85
评论内容:
个字符可以输入